1000天的回望与出发

从2018年6月29日入行算起到今天恰好1000天。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带着过去1000天的记忆奔向下一个1000天的开始。既然如此,不妨在这个驻点上稍作停留,第一次回望来路,也再一次由此出发。

初与我行结缘还要回到少年时代。作为我行成立较早的分行,太原分行以遍布大街小巷的ATM机赢得了世纪初的先手棋,而相比于国有行强出几个身位的客户服务更是在太原人中树立了股份行难得的口碑。在那个年代里提到我行,漂亮的柜员小姐姐和上乘的客服水平几乎成了固定的标签。就这样,在我早年间的印象里,我行一直是一个不错的存在。当然,作为一个个人客户,实际上我并未与我行发生过什么实质性的业务接触,直到又一个机缘巧合看到了我行的校招通知,故事才真正的开始。

选择我行的愿意很大程度上与选择了北京落脚有关。虽然我是一个坚定的南方优先主义者,并且一直笃定的认为即便是今天北京的城市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连华东地区一个三线城市都不如,然而不得不承认,北京的工作机会仍然是碾压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存在,特别是对于计算机行业尤是如此。因此,当先我一年毕业的女友选择了北京的工作时,落脚到北京便是不允许有任何再选择的选择。而选择银行业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我对于互联网行业一直以来的不以为然。一方面是厌恶于互联网的圈地本质,也疲倦于高时长的工作方式(虽然现在的工作时长其实和互联网差不了多少)。当然,在我看来金融业本质上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我对不直接产生社会价值的行业都充满了本能的反感。所以在17年各种金融创新概念仍然玩的火热的时候,我选择了相对最为保守的银行业。

目光真正定位到我行应该是在2017年的5月,当时5.1假期过完我在京逗留了一段时间以寻求可能的实习机会。在无意之中看到了我行的招聘信息,与各路实习招聘格外不同的是,我行的招聘广告明白无误的写着“2018年校招”这样的字样。竟然有单位如此早的开始校招,那不如两步并做一步走,没准能解放整个17年的后半年。于是几乎没有犹豫,我便按下了简历投递按钮。

简历投递后几天便是在线的笔试。笔试的题目还算容易,应该是我为数不多提前交卷的题目。然后就是长达半个月的等待,以至于在那时一场接一场的实习面试中我几乎都快忘了这次尝试究竟有没有后续。直到6月6日,在实验室的我出乎意料的收到了两天后的面试通知。这个时间间隔短的几乎容不得我有丝毫犹豫,第二天我便已经在进京的D28次列车上。

面试当天的我其实很忐忑,因为我几乎是参加面试的人中唯一来自外地院校的,也是几乎唯一没有穿正装的。以至于面试完我几乎没报什么指望,毕竟这样的装束实在显得有些对单位的不太尊重。因此事后看来,很感谢当时人力和各位科技部的面试官们没有因为这些问题难为我。

面试完后我便乘第二天的D101次返回了哈尔滨,直到6月19日。这天恰好是女友的生日,上午女友又顺利的完成了毕业答辩,于是我们决定晚饭去中央大街庆祝一下。那是一个下着小雨的傍晚,车行刚到中央大街的一刻,我收到了来自北京的短信:恭喜您通过我行面试,请于6月26日携带材料来京体检。这个瞬间至今都能在我脑海中像过电影一般回味很久,不单是因为获得了求职季的第一个Offer,也因为这样一来和女友就可以一起开启在北京的崭新生活。6月24日,我再一次乘坐D28次抵京,并在26日顺利完成了入职体检。还忙里偷闲参加了复兴号动车组的京沪高铁首发仪式。原本我打算回家一趟,然后30日回京参加实习生见面会。然而学校的项目面临结题,无奈之下我只好于27日经天津转车回校,28日搞定了结题汇报收拾好生活用品,29日乘T48次回京。于是乎我无意中创造了一个月内三次往返京哈间的记录。

之后的事情便一切波澜不惊,30日的见面会上认识了第一位前辈,7月10日正式入职后便开始学习我行支付业务的整体构架和支付引擎代码。并在7月底完成了实习期的第一个项目。

实习的日子还是很开心的,然而迟迟没有公布实习结果的消息,不安的心情渐渐在实习生中蔓延开来。尽管我对自己的实习表现还算是有信心,然而确实也在盘算着9月开学后要不要回学校再参加一下其他的校招。就在举棋不定时,一个不好的消息从家里传来。父亲心脏的问题终于查清楚了,可能需要手术。这个意外几乎打乱了我之后的全部安排,为了最大程度的确保手术安全,我力劝父母来京手术并且最快速度的挂了阜外医院心外科的号。随着父亲手术日期的临近,8月底起我开始频繁的请假往返于公司和医院之间。原本良好的实习考勤记录开始变得支离破碎,我也不再有回学校参加校招的机会,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对未来的迷茫感。

这里需要特别感谢我的实习导师,直属领导和人力同事的照顾。在了解到我的情况后,实习导师为我写了详尽的实习报告,人力同事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17年的9月真的是飞速成长的一个月,实习近3个月的我终于有机会参与到较深度的项目中,第一次了解到了企业级开发的编码原则和质量管控标准,第一次和同事调优到晚上近12点,也第一次体会到了作为家庭成员应当承担的责任。好在,父亲手术一切顺利,开发项目也一切顺利。我相信苦尽甘来的日子不会太远了。终于,10月31日,正式Offer到手。我至今仍然记得当时的朋友圈内容:今朝在手,未来可期!

若是现在,是否还会说出“今朝在手,未来可期”呢

18年6月,毕业后的我正式入职我行。刚入行就被告知需要进行工作调整到Java组。人呐就都不知道,自己不可以预料。我绝对不知道,我作为一个写了十多年C的怎么把我调到写Java的地方去了。再然后就不得不开始边学习边干活的日子,十分感谢我现在的组长和同事,给了我充分的发挥机会,也敢将关键系统的架构和技术方案交由我去完成。一转眼就是1000天。

应该说这1000天里的大部分日子都是很开心的,从实习开始我就一直很喜欢我行的工作氛围,在大部分时候琢磨事的程度都远大于琢磨人。薪资的水平也能很大程度上反馈工作的辛苦程度,至少说明分配的导向上依然是良性的。然而不得不承认,这其中也有很多糟心的时候,愈是往后这种感觉就愈发强烈。19年底以来,持续已久的震荡一次又一次的撩拨着所有人的心弦,很多熟悉的名字消失在了渐趋陌生的联系人列表里。好不容易到尘埃落定之时,温水煮青蛙的效应却得以再一次应验。然后就是“新生”的人们更加莫名的躁动,于是乎2021的春天每个人似乎比以往都要更加忙碌,无论是改了十几遍的汇报PPT还是修正了二十几遍的需求。我无意于去争论这其中的孰是孰非,即便是有如上蹿下跳的表演很多时候也属于人之常情,更枉论这其中还有传说中那三把火的助燃,直到把每个人打磨到筋疲力竭为止。只是躁动也好,出挑也罢,让原本正确的事不被异化,让原本简单的事不再复杂,或许是转型期里更应该付出的阵痛。当我们高呼着让银行回归金融本源的时候,也更应该从更深的层次剖析自己,让金融科技回归自己的本位。无论是架构的革新还是系统的拆分整合,都不应该沦为为变而变的尴尬境地,专注业务能力的提升才是根本。所以我很愿意在这个躁动的春日里,刀柄向内对自己做一次更为深刻的剖析,我今日所做之事对于组织而言意义又有几何。我相信这个答案不会等太久。

愿以1000天作为一个驻点,希望未来有机会在这里度过更多的1000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